胡洪成: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6-30      文字、图片来源:贵州日报、贵州省林业局      点击率:177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紧紧围绕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主旨灵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将“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作为今后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务实的扩绿提质举措,为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全省林业系统持续掀起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热潮,聚焦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让林地植被美起来。充分利用国家储备林、长江上中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南方典型草原保护修复试点、乡村绿化美化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用好陡坡耕地、严重石漠化土地、低产低效残次林地、因灾受损地、废弃矿山地等,积极拓展国土绿化空间,精准落实植树造林地块。按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确定造林树种,变绿化为“美化”“彩化”“香化”,打造“贵山贵树”品牌,实现既造“林”又造“景”,同时造“富”。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4%,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4.5%,新增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乡镇100个,森林村寨300个。让所有可造林地块都绿起来、美起来,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

精准实施提质增效,让林分质量好起来。对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林产品产量显著降低的退化林和低产林进行提质改造。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树种,培育大径级材和珍贵用材树种,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和木材供给安全。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生物量显著减少的残次林、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系统功能,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加强中幼龄林抚育,采取间伐、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乡土树种比例,培育树种结构更优的混交林。到2025年,将实施森林经营5000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1098万亩,实施低产林改造1000万亩,退化林修复50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00万亩,培育珍贵林木220万亩。实现林区人均一亩优质高效林,再造一个新的农业增长极。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下空间用起来。充分利用广阔的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开展森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深入践行“大食物观”,通过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蔬菜、林下养殖等产业,让更多“森林热量”与“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安全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森林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到2025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将达到320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提升建设森林康养基地70家,建设森林康养步道300公里,森林康养年服务达150万人次以上。实现林上、林下、林中、林外空间高效利用、立体发展。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让林业产业强起来。依托自然、地理、种源优势,因地制宜布局产业,把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低产低效林改造、树种结构优化调整等与林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竹、油茶、花椒、皂角、核桃、刺梨、山桐子、木本花卉等特色林业产业,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开发一批知名产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到2025年,将扩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325万亩、改造49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达到150万亩,全省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900万亩,培育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250家,特色林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林草产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让森林资源真正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纵深推进林业改革,让林权流转活起来。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深化林地林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林农变股东的林业“三变”改革,加快建立林地林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盘活体量庞大、林权分散的集体林资源。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林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现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目前,我省已出台《关于支持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的办法》,正在推进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林权抵押处置试点等改革。到2025年,全面构建起权属清晰、责任明确、利用高效、流转灵活的林地林木经营机制。

全域加强资源保护,让自然生态优起来。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一步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创建梵净山、大苗山国家公园。开展珍稀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和重点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实施黔金丝猴、黑叶猴、白冠长尾雉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楠木、叉孢苏铁、梵净山冷杉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健全林草有害生物风险防控治理体系,提升梵净山等重点区域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探索开展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试点,打造一批知名森林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美美与共。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屏障。

探索生态权益交易,让林农林区富起来。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建设为契机,探索林业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林业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探索“林业碳票”制度,开展林业碳基金、碳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区域性林业碳汇交易。实行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启动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工作,探索建立省内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多元化。目前,我省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贵州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指导意见》,毕节市在“林业碳票”、遵义赤水市在“竹碳”融资贷款、省龙里林场和扎佐林场在林业碳汇保险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2025年,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让经营主体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持续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分组讨论、主题宣讲等方式,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林业干部职工,贯彻到林业生产一线,落实在林区山头地块,用大会精神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凝聚力量。

(作者为贵州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